[摘要]根据招股书显示,寒武纪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即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而寒武纪目前强调的“云边端”一体化布局,也需要巨量资金投入。
新闻资讯 作者 马圆圆
7月20日,国内AI芯片设计企业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截止下午收盘,股价暴涨近230%,报收212.40元,市值849.81亿。
招股书显示,寒武纪目前的核心业务为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智能计算集群系统。2017年-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和4.44亿元,利润则为-3.81亿元、-4104.65万元及-11.79亿元。
寒武纪为中科院旗下初创公司,2016年2月由陈天石、陈云霁兄弟创立。两兄弟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陈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算法,现任寒武纪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云霁则主攻计算机芯片,现兼任寒武纪首席科学家。
从招股说明书来看,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33.19%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亦是公司实际控制人。据公开报道,陈天石之所以将公司取名为“寒武纪”,是希望用地质学上生命大爆发时代来比喻人工智能的未来。
寒武纪上市前进行了多轮融资,其投资方包括,国投创业、阿里创投、联想创投、元禾原点、科大讯飞等32家机构,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达25亿美元。
2016年,寒武纪开发了全球首款商用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产品寒武纪1A,该NPU于2017年被集成到华为麒麟970手机芯片中。招股书显示,2017年到2018年,面向华为海思的终端智能处理器IP业务,占寒武纪总营收的98.95%和99.69%,几乎是全部营收。
但2019年,华为麒麟990和麒麟810处理器AI模块转向自研。被华为弃用后,寒武纪的IP授权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直线下降至15.49%。
逐渐失去大客户华为让寒武纪的商业模式受到多方质疑,也给公司上市蒙上了阴影。此后,寒武纪的业务逐渐转向To G领域,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智能计算系统集成,最大的客户是政府项目。
AI芯片行业需要巨量的研发投入,最大特点是“成本前置,收益后置”。2017-2019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380.73%、205.18%、122.32%,这使其创办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亟需补充弹药。
好在今年3月26日,寒武纪科创板申请获得受理,此后上市通道一路“绿灯”:4月10日进入问询阶段、6月2日上会、6月23日注册生效、7月8日新股申购、7月20日正式敲钟上市。寒武纪不到四个月便成功上市,速度仅次于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
不过,成功上市的寒武纪并没有完全上岸。
一来,AI芯片行业极为烧钱,寒武纪上市所融资金无法支撑太久。
根据招股书显示,寒武纪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即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云端推理芯片及系统项目、新一代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及系统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而寒武纪目前强调的“云边端”一体化布局,也需要巨量资金投入。寒武纪在上交所的回复函中表示“初步估计未来3年内,除募集资金以外,仍需30-36亿元资金投入研发项目”。这一缺口将考验寒武纪业务本身的造血能力。
二来,AI芯片行业竞争激烈,仅成立四年的寒武纪面临全方位考验。
寒武纪与曾经的客户华为海思,在终端、云端、边缘端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均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海思背靠华为旗下服务器、手机等终端市场,相较寒武纪优势不小。
除了华为海思之外,百度、阿里巴巴、紫光展锐等国内科技巨头,地平线、云天励飞等专注AI芯片的初创企业,以及英伟达、英特尔等国际科技巨头,亦在AI芯片领域广泛布局。
寒武纪所处的AI芯片行业市场广阔。根据市场调研公司Tractica的研究报告,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 2025年的726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将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预计2023年可突破500亿元,2024年将达到785亿元。
但是寒武纪的收入构成仍来源于少数大客户。2019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占总营收比重为66.7%,此项收入全部来自西安沣东仪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脑科学与脑类研究中心和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三家客户。寒武纪需要找到市场突破口,来支撑公司未来的增长。
“上市并非上岸,寒武纪才刚刚起航”,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对公司上市表现得异常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