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讯 4月29日晚,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联合新闻资讯,推出“洞见讲堂”线上论坛第五期,邀请了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勇,通过在线直播与网友共同探讨《“与疫共舞”,企业生存之道》。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助理、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任王勇解读了目前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王勇表示,由于目前全球疫情还没有结束,企业要做好和打“持久战”的准备。
周儒欣表示,企业应对危机需要建立两条“底线”:第一,储备够用,停工停产要有一定时间的现金保障。第二,作为上市公司,要建立季度的、年度的保底利润和保底的经营现金流机制,应对突发的危机。
华勇认为,在疫情后,下一轮更大的一波机会应该在产业的数字化、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对于中小企业除了关注和保持现金流,也要控制好成本和支出。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危机倒逼企业必须要重新思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企业生存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以下为直播内容精彩实录:
王勇(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参加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举办的洞见学堂系列活动。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以讲好中国企业故事,助力中国企业成长为使命,深入研究中国企业成功背后的思想逻辑和方法,形成系统性的方法论,贡献中国商业进步。《洞见讲堂》是我们推出的一个高端的研讨活动,就行业发展和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而突出的问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研讨。
去年年底突然降临的疫情对全球企业的经营造成冲击。经过严格的管控、停工停产、复工复产,我们国家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企业逐步来进行复工复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之下,我们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性的政策,企业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复工,产能方面也得到有效地恢复。但对于一些外向型的企业,虽然复工了,但由于订单下降无法复产;国内的一些消费型的企业,因为疫情问题减少了外出消费,也造成了订单的下滑。
目前疫情已爆发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对此我们一起来讨论下疫情中的管理问题。疫情爆发时,很多调查研究都认为三个月可能是一个坎,有企业曾表示现金流只能支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因为全球的疫情暂时不会在短期内彻底结束,企业还要发展,还有那么多员工,生产产品方面,也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支出,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家,应该都在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经营管理好企业,面对危机。因此今天晚上,我们按照“勤思笃行,洞见未来”的思路来探讨一下在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和疫情共处,与疫共舞,管理好我们的企业。
今天参加研讨的嘉宾有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先生,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勇先生,我是清华经管学院的王勇,我们三个将会为大家做这个研讨。我先开个头,把一些情况和大家做一个沟通和交流,一会儿请两位企业家再做一个分享。
本期我分享的主题是“调整认知,与疫共舞,企业生存之道”,我们对疫情的认识要不断调整,现在这种情况下,从我的个人判断来看,短期内疫情结束的可能性不大,要做好和它打持久战的准备。
一些企业遭遇了挑战,也导致一些企业的倒闭,我们经历了复工复产、全球供应链中断,大型企业的开工不足、订单下降、消费停滞,向线上转移等挑战。中国疫情现在控制了,国外虽然有所减轻,但还在蔓延,持续的时间还不得而知。
经济状况
我们来看当前所处的经济情况,从近20年GDP增长率曲线我们看到增速下降,今年一季度也出现负增长。从经济的结构状况来看,第一产业基本平稳,第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起到拉动的作用。第三产业经济占比60%,是主要拉动力。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平稳,出口增速下降,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人口的状况来看,我们看到城镇人口上升,农村人口减少,自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保持,我们整体的出生率是下降的。科技投入方面这些年逐年增加,整体的规模也是非常大。教育方面投入和招生情况都逐年上升。今年有800多万的毕业生,可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劳动力,就业这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
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方面,首先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比较多,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现金流,中小企业能不能挺过去、活下来?
我们对212家大中型企业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超过一半市值将近2万亿,营收大多数在10个亿以上。疫情对这些大型企业影响也是比较大的。从营收来看,一季度非常大,全年营收影响会达到20%-30%。现金流这块对大中型企业比较好,可以维持三个月以上、半年以上的,占了相当的比例。对大中型企业来说,现金流不是问题,但对债务的问题、固定成本的问题,可能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了6场企业家的座谈,有200多位企业家参与,包括周总和华总也参加了。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非常大,疫情结束之后是否会有爆发式的反弹,来弥补过去的损失,这里的不确定性也非常大。但其中也有一些受益的行业,如直播、生鲜零售、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等等。
另外,全球的疫情也对交通、旅游、线下教育等行业的冲击也非常大,比如一些航空公司,一些旅行社业务中断。
服装行业方面,一方面是线下门店关了,线上不能弥补线下的损失,人们对穿漂亮衣服的需求在下降。特别是时装,它有季度性,能不能再卖出去,这个影响比较大。
房地产在资金方面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房地产资金特别大的企业,资金储备的比较雄厚。但是销售、开工受到很大的影响,对全年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这个取决于疫情会延续多长的时间。对商业地产影响比较大。购物中心、商场,由于客流量少,出现大规模撤店;写字楼方面受到较大影响,有些公司复工比较迟缓,有的企业线上办公,甚至一些企业倒闭,都导致对工位需求下降。再有一个是长租公寓受到的影响也是比较大。
卫生、医疗有人说对医院是个利好,实际不是这样。因为现在好多人看病不去医院,去了医院也会谨慎收治,医院的很多床位是空的,这样对医药销售也有很大的影响。金融行业,由于可以在线上办公,影响不是特别大。对一些VC、PE他们影响就小的投资项目,我和他们沟通交流,一般会在线上来进行小额的,大额的会做一些资料的准备,还是要等到恢复之后,可能再详细去看这些项目。
另外,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早期的影响比较大,但制造业好管控,能够封闭管理,组织能力比较强,所以复工复产现在问题不是特别大。目前的挑战一个是订单下降,还有一个是全球的供应链,比如关键的零部件从海外进口、产品出口会受到一些影响。下一步就是供应链的黑天鹅,对企业有一些影响,这个是不确定性的,我们要认真来考虑。还有一个国际物流,出口的国际物流,清关,航空、海运,都受到一些影响。
企业面临的挑战
整体来说,企业面临挑战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
第一,各地的政策不一,治理差异很大,可能会对企业的快速复工造成影响。
第二,企业成本的负担比较重,现金流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消费下降。现在人不出去了,不旅游了,不看电影了,再怎么刺激再怎么给钱,也无法阻止消费下降。只有让人活动起来,才能刺激消费。这个问题很大。
第四,物流不通畅,特别是国际物流,也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第五,全球供应链问题。疫情暴露了供应链集中的影响,比如汽车供应链是集中在湖北,对全球的汽车有很大的影响。国内的企业在湖北集中布局,也会有一种挑战。
第六,严格的人员管控,会影响商务交流。特别是做一些2B的业务,没有人员、技术的交流,很难推进。
第七,不确定性,外部的环境变化较大,没有预期,不好管理。
对企业的建议
我再简单说一下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有这八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调整认知,想清楚。我个人认为疫情还不能说现在是结束了,至少在一定的时期内,从全球来看,它还会存在的。我们应该调整认知,逆势成长,谋发展。首先要调整认知就是怎么活下来,怎么生存。企业需要把业务、客户都要梳理一遍,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竞争力的业务当中,不能什么都干了。资金你要管理好,把你的资金管理好。如果真有问题,我建议也别硬撑,别把自己彻底耗光了,真是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调整认知,想清楚。
我再简单说一下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有这八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调整认知,想清楚。我个人认为疫情还不能说现在就说是结束了,至少在一定的时期内,从全球的情况来看还暂时会存在。首先要调整认知,就是从增长调整为怎么活下来,怎么生存。要把业务、客户都要梳理一遍,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有竞争力的业务当中,不能什么都干了,把你的资金管理好。如果真有问题,建议也别硬撑,别彻底耗光了。真是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调整认知,想清楚。
第二,端正态度,立足自救。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大家会对政策还有资金的支持都有一些期待,但面对疫情,财政压力也很大,政府救助可以争取,但是企业还是要首先要立足于自救。
第三,开源节流,极限控制成本。现金流管理有三块,一个是经营现金流,一个是投资现金流,还有一个融资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要节流要开源。开源不容易实现,所以首先要节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尽量能少花钱;另外投资现金流,一定要聚焦业务,不相关的资产要除掉,围绕核心的资产做,亏损的业务一定要砍掉。所有的资源投到能回现金流的地方,回不了现金流的千万不要做。尽量不要对外投资,除非有前景、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业务。
融资现金流,谈好的融资要尽快落实,现在有一些融资利好的政策,要尽快融,防止政策变化。不是上市公司,一些小微企业怎么办?要向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靠拢,比如国企,核心的企业有资金,通过给你支付一些预付款,解决一些资金问题,大型民营企业也可以,要和他们保持业务上的密切合作。现金流管理这块总结为三增加两减少,即增加收入,增加投资回放,减少成本支出,减少投资。
第四,加大营销力度,快速向线上转移。在我国疫情虽然已经减缓,但是对于全球的疫情,未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向线上转移不是说你要不要做的问题,是必须做好的问题,一定要朝线上转。除了电商、微商、社群营销、直播带货外,还有一些其他手段,如全员营销、通过电话营销、加大广告投入、社区零售等,也可以尝试。东西卖不出去,服务卖不出去,其他做得再好没用,变不了现。很多企业都是营销驱动成长的,营销做不好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
第五,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物美、永辉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就是得益于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TCL在武汉有7000多名员工,由于工厂进行数字化管理,员工未发生感染。除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可以数字化外,2B营销也可以用数字化手段来进行,比如神州高铁是一家2B的企业,疫情之下线下业务受冲击很大,他们开发了一个基于线上与客户沟通、交流、展示的业务系统,在疫情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根据市场的需求,反向来塑造生产,研发新的产品,快速调整业务。这一点上,一些企业反应很快。比如北京宴从高端餐饮开发出外卖业务,物美在4000多个小区建了2000多个提货站,顺网科技针对网吧停业推出云网咖服务,化工企业恒力集团快速调整业务布局口罩上游原料,泰豪科技推出红外测温仪等。
第七,上下游协同,发挥企业生态的作用。企业互通信息、协同生产能够把困难降到最低的程度。隆基股份虽然企业本身复工较早,但是供应商因缺少人手复工困难,他们将自己工人派过去解决这些问题。飞鹤乳业向线上转型,但经销商线上经验不足,他们也投入资金培训经销商,共同努力在短期内办了近百万场线上推广活动,发挥企业生态的协同作用。
第八,我们发挥企业家的核心作用,企业家要充满信心,深入一线,鼓舞带动,企业保持很强的执行能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复星、TCL、物美、德邦、雅戈尔等等,都是这样的做法。
疫情可能带来新的机遇
硬币总是有两方面,有一些危机,就会带来一些机会。我们调查问卷统计出大家认为中长期发展比较好的行业医疗保健、互联网、IT服务、现代物流、O2O等等。
疫情中也有一些机会,第一个是在线的机会,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零售等,我们都能够看到最近有很好的发展。
第二,行业整合,产业升级。经过疫情,有的企业撑不下去了,资产价格也下来了,“弹药”比较足的优势企业就会有整合的机会。这也是一个从供给侧进行整合调整的机会。
第三,新基建,新基建如何布局落地还不太明确,大家认为有一些机会。还有的专家提出发展城市圈的概念。
第四,国家保经济增长,红利的政策外溢。出台的一些政策、释放的资金会传导到企业、商业领域,比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并购重组、IPO都比较快了,这里面会有一些机会。
第五,消费方式变化反过来会塑造一些新的商业的模式。这一点也有可能会带来一些在生鲜、教育、休闲娱乐、大健康等方面的机会。这是我的一些分享,我就介绍到这个地方,我们下面就请周儒欣董事长介绍一下他的观点。
周儒欣: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利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洞见这样一个平台,跟业内的朋友们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与疫共舞”,一季度确确实实非常的不容易,从大年初一非常焦虑,到我们在本周的周一开完了公司的2019年年度会议,还有一季度的董事会,稍微轻松一些。我觉得整个还是非常值得来复盘,北斗星通2019年是亏损6.5亿,当时质疑声是不断的。我们本来2020年年初做了很好的安排,必须要盈利打一个翻身仗,但是疫情突然来了,当时一下就晕了。
我们公司有三块业务,一块是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我们还是以北斗为主,包括自己开发芯片,开发模组、天线,应用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测量、测绘、机械控制领域。这个需求还是非常旺盛,今年一季度我们同比这块的增长达到67%。国家也非常支持。
第二块是陶瓷滤波器,我们5G建设对陶瓷滤波器需求非常旺盛,目前供不应求。但是但是疫情来了以后,我们的生产组织也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是汽车智能网联和汽车工程服务。这两年这块业务比较困难,因为大家也知道这两年汽车销量下降,一季度汽车销量大概下降40%,这块还是比较艰难。
疫情应对
疫情来了以后,从大年初一,我们的担忧和焦虑有几点:员工是否安全?客户能不能保得住?我们今年定的目标盈利,能不能实现?能不能快速复工?供应链采购能不能保障?应该说决策过程还是摸索着过来了,我们提出来要“更加聚焦,更加坚韧,更加专注”。聚焦主业,更加坚韧的去解决客户的问题,员工要摆脱焦虑,更加专注。我们总的策略是有减有增,以减为主,坚决果断,确保盈利。主要采取7点措施。
1、压缩成本,谋求自救。我们采取了适度的裁员降薪控员控薪,控制相关的活动,目标是缩减预算的10%以上。另外,砍项目,有的项目多年舍不得砍,不赚钱的坚决砍掉,研发、固定资产采购都有缩减,目标是减到10%以上。
2、更加聚焦,向重点业务倾斜。我们5G的业务,也是一个重点,生产供不应求,我们从北京、广东调32名管理干部在2月24号奔赴到浙江嘉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些重点业务方面,我们还是要增加人。在芯片业务方面,正好也是吸引人才的机会。
3、更加坚韧。利用视频会议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沟通,加强内部的沟通,主要是要解决问题。
4、更加专注。实际上在开工的前后,我个人也是很焦虑,每天关注疫情的情况。后来我觉得不能这样,我们应该从焦虑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在工作上,专注于解决问题上。我们制定了一个措施,要求员工尽可能到现场办公,如果说不能到现场办公,就要线上办公,线上办公要采取晨会晚会制,你9点上班,在家里没有关系,但在家里必须得坐在电脑前,要领受任务,下午5点30还要检查,否则很难控制。
5、快速启动了定向增发。我们定向增发的政策做了重大的调整,原来我们定增募集现金很困难,调整了以后就更加快捷,很多人乐意投资了。最近我们也是刚刚拿到了反馈意见。企业一方面要保盈利,一方面要有过冬的钱。在开工不久,我们做了一个测算,我们企业还算好,如果停工停产我们的资金能保8个月。
6、组织专班跟踪政策变化,申请政策好处。比如3险减免,政府给的2月到6月这个期间的好处,这个好处对利润的贡献占到15%左右。
7、积极发声。开办北斗星通20周年云课堂,参与社区、行业组织的活动,在各种场合露面,传递正能量。
疫情下的收获
一个季度下来以后,采取这些措施,我们还是有一些收获,收入同比19%,规模净利润我们增长220%,去年我们同期亏损1670万,今年一季度盈利2100万,这个成绩取得非常不容易。卫星导航业务跟5G的业务大幅增长,导航业务增长67%,5G业务增长200%。
企业文化得到了丰富的加强,通过疫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员工的奋斗激情得到了激发,这个非常重要。我最近在想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当企业碰到困难以后,有没有人跟你一起扛事,这个非常重要。往往企业文化不好的企业,可能你碰到困难以后,半年以后你身边就没有人了,这是非常危险的。这一次我觉得大家共克时艰,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鼓舞。
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我们认为危机中进一步认清了重大机遇。卫星导航跟5G这两块业务,去年我们确定要国内超一流的目标。现在进一步看到了机会,一个是国产替代,通常讲自主可控,一个是产业内大批的企业会出局,这是快速分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这是一季度的收获。
未来预期
全球的疫情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事。首先,一个是要有新的认知。新动能的培育还在缓慢培育。我们搞一颗芯片,没有十年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这种类似的新动能还在非常缓慢地培育。没有新冠也一定会有其他的天灾人祸等危机出现。我们将长期跟疫情、危机共舞,这样的认识是长期的。
第二,我还是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北斗星通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叫诚心、务实、坚韧。我认为我们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但还不够,一定要团结。中国人要团结,企业也要团结,要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这里面包括创新,内容还是比较丰富。比如决策层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一个老板,你是很有限的。要建立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并配套制度、舆论宣传、培训等。
第三,要夯实常规风险,防范基础。首先,常规的风险我们企业会碰到,自觉不自觉的会触犯,产品的质量、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的质量要求。比如我们的一家公司它提供卫星导航的辅助定位服务,它的客户是高通、英特尔,去年华为也成为了他的客户,客户要求很高,要提供可用度的服务,你能不能提供。还有交付能不能如期交付,还有你要竞争的话,有没有好的成本、合适的价格。
其次是政策法规。作为上市公司,公司法、劳动法、生产安全等,涉密单位的保密问题、知识产权的纠纷等,都是企业经营的常规风险防范。这个方面,我们认为华为做得非常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如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在产品生产制造方面,这样的要求。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零混料、零差错,这样的要求,这是要下很大的工夫。
此外,要朝着数字企业方向发展,包括线上办公,线上的营销、线上的采购。疫情期间我们芯片公司有几个大将,都是国际一来水平的,他们被困武汉出不来,怎么办?我们快速搭建线上的研发、采购。非常重要的还有自动化生产、测试、配送,特别是自动化生产,能够机器换人,要坚决机器换人。数字企业非常重要,我们也在推行数字企业。
第四,要建立产业的生态和溯源机制,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跟一些车厂,如长安、吉利等,都有战略合作协定,我们共同投资来做一些新产品的开发,战略合作生态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一些5G的企业跟我们探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最好的,而是他们认为我们企业是可靠的,是能够长期存续。现在的客户跟供应商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要做到客户的客户,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幂次方的溯源机制。我们要了解我们的客户的客户的需求,他的健康状况,我们要审核我们的供应商,他是不是有质量体系等,是不是完全满足相应的规范工艺流程等。
最后一条可能是非常规的,危机实际上我们是很难预知的。作为企业来讲,我认为主要是要建立两条底线。第一,储备够用,停工停产要有一定时间的现金保障。均瑶说有一年的现金储备一年停工停产不干活,没有收入我们也能活下来。第二,作为上市公司来看,我们还是要建立季度的、年度的保底利润和保底的经营现金流的这种机制,在没有危机的情况下,要有保底利润。
王勇(主持人):感谢周儒欣的精彩分享,有请华总做一下分享。
华勇:
非常感谢清华的洞见讲堂平台,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够跟各位老师、同学有一个交流。刚才听了王院长对于大的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分析,另外刚刚听了北斗星通的周总对于企业管理经验,包括疫情以后的整个措施,确实非常有启发。我今天在这里也跟大家讲一讲企业疫情出现以后发生的一些变化,跟应对措施。
首先我跟大家先介绍一下咱们顺网科技。顺网科技是在创业板上市的一家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由三块业务组成。第一块业务是公共上网场所,在网吧这个行业,是一个低成本的线下的场所。
大家可能对中国的电影产业相对比较了解,电影产业基本上600亿左右,去年稍微有点萎缩。公共上网场所一直在1000亿以上的市场,又跟年轻人有关,大家不是太了解,社会的活动群体还是非常大的,影响力也非常大。顺网在这个行业,基本上涉及到的IT解决方案,覆盖率还是比较高的。我们IT解决方案分为网维计费、安全和经营。目前在行业内排名第一。
第二块业务是我们旗下有一个每年一度在上海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销会,这个展览会在国际上是非常知名,也是年轻人的盛会。是二次元、游戏主题,一年一度在上海,我们一般都是7月底、8月初,总共4天,接近40万人流,在行业的影响力非常大,是全球三大展会之一。
第三业务做网络安全,我们主要是做企业等保和安全系统的集成。这三块业务构成了我们整个顺网的总体业务。
疫情影响与应对
当时在疫情开始以后,基本上95%以上的场所被强制关闭,这种关闭基本上跟电影院差不多,没有任何人流,我们的运营商甚至把上端的网线都拔了,到现在疫情已经开始逐步恢复了。但是我们这个行业还是被严格控制。目前为止,我们的数据反映出来现在恢复力、开门的恢复力达到50%左右。还有人流的管控,现在要求要比我们平时的人流要减少60%左右,基本上只有原有人流的1/3。
在这样一个极端形势下,我们今年一季度,前两天董事会已经公告了我们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一季度我们的收入规模下降了41.68%,1月份情况还可以,但在2月份、3月份利润下降接近80%。一季度总体上现在我们的报表数在2400多万。
企业的机会
在这样的危机下,我们另外一方面来看,危机逼着企业必须要重新思考,在这样一种极端情况下,企业生存的空间到底有多大。我首先引用了一句名人说的:“不要浪费每一场危机”。大家都知道每一次大的危机,一般来讲都会孕育一个大的机会,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后,催生了像谷歌、雅虎、e-Bay、亚马逊这样的公司;2003年中国的非典危机,催生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到2010年又孕育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期,比如Facebook、抖音等其实都是2010年以后在大的金融危机以后出现的一波新的机会。
现在十年又过去,正好时间点又到了2020年,从周期上来看,我们还是认为在这样的一个周期下,现在是人工智能、5G通讯的高带宽、低延时,包括大数据、云技术的基础能力建立,我们认为下一波非常大的机会,就在于产业的数字化。因为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几乎到顶点了,我们的判断是下一轮更大的一波机会应该在产业的数字化,产业的数字化升级。
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来讲有千亿的市场,但是这个场所看上去跟互联网有关,其实经营模式是非常传统的,基本上以线下为主。如何来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在顺网我们在两年之前已经开始在布局了。那个时候我们一直认为产业互联网应该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
这种机会原来我们投入在产品上。春节以后,我们公司是2月15号就启动了这个开工,本来假期是到2月10号,我们是杭州第二批开工的企业。2月15号开始,我们就全面推出了顺网云产品,本来是我们两年多前储备的项目,这次疫情完全加速了我们产品的推出。因为所有的网吧都关门,我们首先推出云网咖,我们为了服务网吧,是把它在网吧闲置的机器透过云化,为它的客人进行服务。云电脑也是倒过来,我们通过公共的云化的GPU云算力能力,为家庭、手机用户和企业进行云电脑服务。我们3月23号又推出了云玩系列产品,云玩就是一个云游戏,主要是针对家庭TV大屏的基于云端的游戏。原来都是家庭的游戏,我们通过云玩,让大家真正体会到质量非常高的3A大作。这些产品推出,市场反应和反馈都非常好。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以前是在网吧行业服务的企业,通过这样云端的服务以后,把我们的服务边界打开了。我们不仅为行业服务,而且为往行业内的家庭用户和手机用户服务。
第二,我们ChinaJoy是7月31号到8月3号,每年在上海举行,今年这么大的特殊情况,今年预判到因为这样的疫情,未必能够迅速结束,所以说,是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在4天之内能够满足40万人的服务。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今年因为疫情不能控制,我们如何能够保持这样的展览,能够保持这样的用户,让这些用户记得ChinaJoy的存在,让我们的厂商也能够跟用户之间有互动,所以我们特别规划了ChinaJoy的一个云展规划,我们在线上直接和用户进行跟厂家之间的互动。实际上也能展的话,我们相信今年的规模和人流会大幅度下降,希望云展和实体展能够结合。后面还有一系列的真人秀节目、用户互动的节目,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设计。
从运营的角度讲,因为新业务的推出,让我们合作范围扩大,我们在这三个月的时间之内,我们和多家的通讯运营商、硬件厂商,以及落地的加盟商签署了协议。去年安全业务是我们唯一亏损的业务板块,我们也投资了一些海外的安全公司和项目,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地把几个不良资产进行整合,做出新的空间。
在管理上,精兵强将。借这样的疫情,我们进行人员的优化,能够真正做到每个人都是精兵,每个人都是强将,腾出薪酬空间,引进更优秀的人才。我们业务边界在扩大,人才需求也在扩大。我们的费用预算也进行了大量的收缩,能够达到15%以上的规模。管理层也非常自觉,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主动进行了降薪。财务上我刚才看到周总启动了定增,我们现在也启动了可转债,目的也是做长期的储备,在现金上保证公司有比较大的空间。
未来预测
最后,根据王院长的要求,讲讲对未来经济的判断。我个人认为疫情结束以后,短期内,因为生产恢复和国家的各种政策的刺激,我们相信会有一波比较强劲的经济反弹。
我们认为疫情只要能够结束,就算现在没有疫苗,经济一定也会反弹。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两到三个月,经济社会会反弹。从长期来看,确实也要重视疫情,如果没有疫苗,反弹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另外一系列的不确定性,长期来看这样的反弹,我们不认为能够持续。所以说在这样的观点下,我们自己的企业发展和生存之道,我们坚持几个原则。
第一,不激进,我们坚持认为反弹,而不是反转。第二,不悲观,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布局自己看好的产业互联网,在产业互联网上,应该要抓住这样的机会。最重要的我们要留住现金,我们打算在这次可转债做完以后,准备再进一步做定增。我们团队也明确,从最近的这几年保持现金流,不轻易投资,更不轻易收购。另外,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的开拓上,我们更加要保守一些,把业务的重心放在国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先介绍到这里。
王勇(主持人):谢谢华总。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可能没有太多时间来讨论了,有一些网友的提问。首先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们两位,通过这次疫情,对你们的企业,对你们企业管理,对你们个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周儒欣:从我个人考虑,我觉得还是安全第一。比如说我个人一些借款,因为那个借款是股票质押,一定要清零,负债要零化。企业的角度,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管理的基础、基本功还不够,也还是要苦练基本功,把基础打牢。对外的投资,新业务拓展,谨慎谨慎再谨慎。我相信通过个人、企业、国家基本功的训练,对中国市场的恢复很有信心。
王勇(主持人):华总来聊一聊,对中小企业,因为你们都是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抗击疫情有什么建议?
华勇:我刚才非常同意周总讲的,不管疫情来不来,现在总体的经济其实是在呈下降通道。在这样一个下降趋势没有改变的前提之下,任何的激进都是有风险的。现在对于中小企业,我个人比较保守的观点,保持现金流,控制好自己的成本,控制好自己的支出。一定要做好夹缝中生存的准备。如果上升通道的时候,就像雷军的一句话,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下降通道相反,往往你一个任何的外来因素,就把你本来规划好的一些所谓的营业额、利润,迅速就吞噬了。中小企业的创业现在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能融资尽量要融资,要始终有风险的意识。
王勇(主持人):刚才有网友问共享员工这种员工共享方式靠谱吗?在疫情期间,好比说餐饮店的员工没什么工作,但其他行业有大量的用工需求。比如非典期间也有这样的例子,携程当时遇到了机票下降,有大量的呼叫中心的员工帮平安去卖保险。疫情结束以后,共享员工的基础不存在了,我认为这种方式不会成为主流。而且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五险一金的处理等,我认为共享员工只是一种应急的手段。
中小企业的问题前面我也说了,首先考虑到生存,怎么活下去,怎么去做。中小企业灵活性比大中型企业更多,维持着一些基本的运营,围绕着核心的业务,保持现金流,采取果断的措施,围绕核心企业寻求帮助。把这些做好了,能够活下去,才是王道。
最后网友的一个问题:疫情什么时候结束的预测?我的看法是这个预测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没有太大的意义,未来怎么发展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全球的疫情不可能短期内彻底结束,所以说我们要是在确定的情况下,去管理我们的企业,不能在一个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去预测未来。
今天的研讨就接近尾声了,我们再做一个预告,会在5月8号,因为前面研讨的都是to B的,有的网友想听一听to C的话题,我们5月8号晚上会讨论股票投资的一些问题,包括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变化,投资的变化,全球货币的放水,会对股票的投资有什么影响,我们会请一些基金公司董事长和名牌基金经理来进行研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一起来讨论。
我们今天的直播节目就到此结束,感谢两位企业家在百忙当中参加我们的活动,感谢网友积极参加,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