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和安东尼,这对同一天进入联盟的哥俩重逢之时,职业生涯总得分相差7415分,年薪相差近3350万美元,至于境遇的差别,更是难以用数字量化。
这所有差距,当然不是在安东尼被耽误的一年中拉开的。自2003年至今16年里的点滴积累,以及在每个人生节点的关键选择,才把二人引到了2019年年末,这次略显怪异的重逢时刻。
一个在几乎不可能的年纪继续保持巅峰高效,俨然一副准备打到40岁的模样;另一个则在相隔3000多天重夺周最佳后,提前转正,同样赢得满堂喝彩。
可别忘了,詹姆斯比安东尼还“年轻”了7个月呢?
再过3周,詹姆斯就要迎来自己的35岁生日了。在惯常于贩卖职场焦虑的某些行业,这条年龄红线不言自明地划清了求职、就业难度的分水岭;对于竞技巅峰期更短的职业运动员,这更像是一道判定你是否还能留在这个圈子的门槛——在35岁后仍能在NBA立足的,无一不是集状态、体魄、心智和生存智慧于一身的“人精”。
如果不是开拓者队审慎而充满尊重的邀约,安东尼的职业生涯很有可能终结在35岁之前了。至少在今年4月一道看完韦德的告别赛,“香蕉船兄弟”最后一次以现役身份集结时,安东尼看着更像是下一个准备告别的名字。
可他要的只是一个体面的终章,别无奢求。
和35岁后仍将保持发力上扬,准备收割一系列最年轻和最年老纪录的詹姆斯一样,安东尼最后的倔强,又何尝不是一段战胜“职场35岁危机”的成功经验?
是兄弟,但是不是非得拉这一把?
当安东尼在生涯上一站只打了10场比赛,却落得一地鸡毛时,他给香蕉船上的另一个兄弟保罗打了个电话:“如果你早就知道了,但一点没跟我说,那我们的友谊可能要走到尽头了。”
结果是,保罗陪安东尼聊到了凌晨一点,最终让他相信比起一支不值得珍惜的团队,一份历久弥新的兄弟之情,是更不可能轻言舍弃的东西。
由队友成为兄弟是水到渠成的化学反应,但由兄弟成为队友,则要冒着既做不成队友,又做不成兄弟的试错风险。即便亲密如詹姆斯和韦德,在那一年骑士队并不如意的半个赛季后,在交易截止日前才因为那几桩让彼此都更舒服的交易,才让超乎友谊的兄弟情得以保全。
这或许更能让人理解,在安东尼苦寻工作而不得的一年中,詹姆斯为何没有拉他一把。
但安东尼并非没有主动找过詹姆斯,却最终没有实现成为队友的夙愿。至于安东尼是开门见山,还是旁敲侧击,那是只有他俩知晓的秘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安东尼并不想因为找工作这事,把詹姆斯逼到很尴尬的境地。
“很多人以为这是他凭一己之力就能决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安东尼解释说。
在开拓者之前的两个东家,安东尼一家打了一个赛季,另一家只打了10场比赛,用他自己的话说,“也开始明白篮球这门生意了”。再加上远比篮球更重要的兄弟情,让他更不愿贸然找詹姆斯“内推”。尤其在湖人上赛季更衣室内并不太平的后半程,尤其在詹姆斯已经开始与另一个超巨“眉目传情”的敏感时刻。
其实在安东尼重获新合同时,詹姆斯也坦言球队上赛季因伤病而减员时,安东尼的确是考虑之中的一个选项。但为何最终未能成行,他却说得很模糊:“就是没发生,无论因为何种原因。”即便真的能左右这一决定,詹姆斯也得保证自己的专业判断,不会被浓得化不开的兄弟情而蒙蔽了双眼。
但厘清这一切纷乱又谈何容易,不妨保持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态势。
如今再相遇,哥俩就这一问题大概早已释然。成为队友意味着更多利益的捆绑,甚至友情变味的风险。所以即便当安东尼以无业的状态来到35岁这条红线时,作为兄弟的他们更明白,拿可能要再维系35年甚至更久的情谊做赌注,到最后极有可能落得双输。
于是,安东尼选择独自等待,而詹姆斯选择远远祝福,直至机会终于来敲门的那一刻。
有韧性,就无所谓职场精英还是草根
2003年,作为选秀探花的安东尼签下NBA生涯的第一份合同时,掘金队第一年要付给他320万美元。甚至不用考虑这16年间的通货膨胀水平,你都可以看出如今与开拓者的这份合同有多么“寒酸”。
但更具意义的恐怕不是合同上的数字。詹姆斯的3500多万,和安东尼的200多万,在多数球员都准备开启人生下半场的年纪,更像是一份“你仍属于这片赛场”的证明。
拿着职场新人的工资,干着资深老员工的活儿,而且表现还相当不错——这大概是再就业的安东尼十分享受的心态。比起合同本身的数额,他更在乎的是那些象征着尊重的一举一动——譬如,打了8场就让他提前转正。
不言自明的蜕变在安东尼身上悄然发生。这也许源于他求职一年的心态变化,而且说得残酷些,早已没了早先议价的底气。要证明自己剩余的油量,唯一的选择就是以空杯从零的心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挣来一个体面的告别。
这艰辛的心路,詹姆斯用一次概括得最为准确,就是“韧性”。
“他的韧性,就是韧性,”在被问及最尊重安东尼哪一点时,詹姆斯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不让任何人阻挡住他,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专心做自己,相信脚下的路。征途开启,谁也挡不住他。”
即将年满35岁仍拿着高薪、左右大局的职场精英,对于收入俨然草根阶级的老友赞不绝口,因为那份放得下身段、沉得下心来的姿态,本就是韧性的一部分。
巧的是,在追溯自己与詹姆斯漫长的友谊时,聊到最尊重对方的一点,也给出了相似的回答:“他的心态,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以及他对待生活、他自己和他身边人的方式。只有认识他的本质,才会更好地了解他。”
但有些普遍存在的“职场危机”,并不因为你是高薪精英还是底薪菜鸟而有所差别,譬如无处不在的挑刺眼光,譬如指导人生的莫名自信。在成为众矢之的这件事上经验无比丰富的詹姆斯说:“在这个世界,人人都迫不及待地告诉你要做啥,应该怎么做,就好像他们所指的,就是唯一能通往成功的那条道一样。”
但就在这个并不友好的世界中,詹姆斯话锋一转:“我就喜欢他的那种韧性。”
换做早年春风得意、心高气傲的“甜瓜”,大概有一万种方式让那些人闭嘴;但如今沉淀下来,却让他选择了最有效的那一种——安静地做自己。
没遗憾,做不成队友起码共同见证了一个时代
整整18年前,当詹姆斯和安东尼在一次记忆模糊的青少年奥刘匹克训练营上第一次相识后,詹姆斯回去就告诉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的队友们:“我可能见到了迄今为止最棒的高中生球员。”更何况,那家伙还来自篮球名校橡树山高中。
一年后,两人在宾夕法尼亚州一家酒店的楼梯上打了个照面时,却还是尴尬地“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然后詹姆斯主动打破尴尬局面,邀安东尼下楼聊聊天,一条历久弥新依旧牢固的情感纽带正式建立。又过了一年,他俩之前虽然隔了一个米利西奇,却也还算“前脚后脚”地走进了NBA大家庭。
他俩终于也没能做成真正意义上的队友,除了在国家队和全明星队的几次结缘。在尚且青涩的年月中,他们俩加上韦德,一道和美国男篮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的两次丢掉地盘。
但这其中,安东尼是最有资格聊失败这个话题的,甚至比和他共同挂上铜牌的詹姆斯和韦德更够格。直到詹姆斯初尝MVP喜悦的2009年,安东尼才第一次把掘金带到西决,却不知那已经是他季后赛生涯走得最远的一回了。
因为职业生涯多数时候分处东西部的“地理隔绝”,詹姆斯和安东尼也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宿敌。2012年季后赛首轮,正值巅峰的安东尼从热火三巨头手里偷走一场胜利,那场他得了41分,而那年詹姆斯拿到了生涯的第一个总冠军。
再然后,就是詹姆斯在两座,并准备在第三座城市书写传奇,而安东尼却在失落的“纽约梦”后辗转流离,屡番受挫,直到几周之前,用一件00号的新球衣开始了新的征途。
如果说詹姆斯的生涯履历,更像是被命运眷顾的“别人家的孩子”,那安东尼那条更加曲折的求职经历,却对于曾经志得意满,心比天高,却终认清现实,回归理性的多数人,更有激励和启示的意义。
在35岁,这样一个被烘托得只剩压力和焦虑,只有低调隐忍,而无变通空间的“警戒线”年龄,属于詹和瓜这两条看似不再有更多交集的曲线,却讲述着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的这个时代中,各自关于化解危机和自我救赎的好故事。
(撰文/Raying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