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演员高以翔不幸突逝,33岁球员吉喆因病去世,8天里人们连续发出了“天妒英才、生命无常”的慨叹。
吉喆代表北京首钢出战434场比赛,得到3182分,3次随队获得总冠军
寓意吉祥的名字,也敌不过病魔的侵蚀。
在我印象中,吉喆是一位场上工作异常勤勉的蓝领球员,包圆了脏活、累活,偶尔还会因“工作不到位”令主教练闵鹿蕾发发脾气。当然,他还有一手漂亮的三分球。
有球迷又钩沉起了“摇手指”事件。跟7年前观点对立、口水翻飞的媒体战不同,如今的媒体标题柔和了许多——《吉喆再见,那个曾对麦迪摇手指的硬汉走了》。
当年,吉喆对“冲麦迪摇手指”这一做法解释说:“(可能我)把麦迪逗急了,这也是一种心理战术吧。一开始他打得太顺了,所以后面就在想办法刺激他,效果还行。”
显然,吉喆这么做是为了胜利。
麦迪则对“肘击吉喆”这一做法解释说:“我并不是讨厌那个人,也没有愤怒,只是我想传达一个信息,就算你在比赛中赢了20分,也不该直接向对手做这样的动作。”
显然,麦迪这么做是为了尊严。
当年,“摇指门”事件发酵久远,一度陷入了口水与板砖横飞的苦战。麦迪的球迷被情感左右,北京的球迷被乡情左右。但其实,双方并无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对错”。
当我们心智慢慢成熟,就会越发领悟“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的真正内涵。冲突双方往往无涉对错,只是利益出现了拉锯。
尤其是放置于体育竞技层面,对于参赛双方而言,核心利益皆是“取胜”——而赢家只能有一个,这本身就无法调和,因此也就更无所谓“对错”。
也因此,当我们回望这场“摇手指”争端,其实心下早已释然,其实恩怨皆已随风。
如今,当“生与死”突然快递到我们面前,一切干戈都化为了玉帛。麦迪昨天在社交媒体上说:“我想向吉喆的家人表达我的哀悼。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球员和对手。”
是的,在尊贵的生命面前,一切被口水浸染出包浆的“远古恩仇”,早已变得无足轻重。
人们应该扔掉愤怒的键盘,放下自娱的手机,学会珍视和善待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