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圆桌论坛拉开帷幕。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财务官兼大学及职业教育事业部总裁罗戎,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教育信息化部门主任苗逢春,GSV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Moe,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施柯,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余海洋等学界、业界嘉宾齐聚现场,就教育科技、国际交流对教育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利用教育创新培养未来人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好未来教育集团首席财务官兼大学及职业教育事业部总裁罗戎主持“面向共同未来的探索”主题圆桌论坛)
核心观点: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让我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探索人类共同的未来,让教育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
在未来社会经济、人才结构、环境等很多因素发生变化时,利用好这些因素和教育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
我们希望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分享全球最佳教育实践的发展。
(罗戎在论坛中发表精彩观点)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罗戎):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能有时间来到这里。首先允许我代表整个好未来集团对所有伙伴的到来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让我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当中,更好地探索人类共同的未来,让教育为整个人类未来做出更好的贡献。在未来社会经济、人才结构、环境等很多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因素和教育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一种联系?我们应该怎么去利用好它,对我们的教育事业产生的帮助会更大?这是今天所有伙伴坐在一起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按照要求,我们的第一个问题会先和大家简单交流一下。
在你的心目中,你所看到的关于教育和科技、未来的话题。(我们的宗旨是怎么利用GES加强全球的整个教育交流),在探索共同交流,在教育科技的话题上,大家觉得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事业在国际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会有哪些帮助?请从刘老师开始。
刘川生:
我觉得今天的会议应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来回答你。
现在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所以要干什么事情呢?现在都需要跨界,都需要合作。今天,政府、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齐聚一堂,政产学研用全都在一起,可以实现你刚才说的。
方晋:
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外:先生。对内:同志)在80年代的时候对中国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上世纪80年代,中国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这句话到今天都不过时,与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非常合适,而且我觉得不光对中国适用,在全球范围内也同样适用,前面卢迈先生讲到当今世界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解决,未来的教育一定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谢谢!
苗逢春:
在涉及到未来教育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应该进行思考,涉及到四点:
1、有知识;
2、跨学科的交流;
3、我们的个人思考,怎么样来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我们会涉及到更好的问题;
4、金融资本。
我认为教育要面临这样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都能够带给我们更好的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现在的一些问题。
Michael Moe:
在我们全球的市场当中的话,我们现在在经济发展当中会认识到未来教育的角色,不仅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人,而且对我们公司都有很大的发展。GSV里我们有很多的人才,我们都知道在全球范围之内都有很多的的人才。而且我们现在有更多的方式进行高质量的转变。所以说我们的激情,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来实现这个转换,尤其是在北京。
非常感谢腾讯以及像好未来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们能够一起来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施柯:
教育的未来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我们新东方做的事情,有两点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也是俞老师经常讲到的:
第一点:就是更多地连接学校和家庭,也是我们一直在做家庭教育的方向,我相信在这个上面,未来我们还大有可为。
第二点:就是连接我们现在很多学科的东西,和学科以外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类的全人教育。所以说未来我们还有很多探索的空间。
余海洋:
腾讯本身是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我们对在线教育是有一些理解的,希望能举办更多这样的高质量会议:一方面增强理解和互信;另一方面能够形成1+1大于2的力量。
主持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过往做了很多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早期教育相关的项目,在这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实验性或者阶段性的成果,可以给大家分享?
方晋:
我们基金会也是连续第三年参与主办未来教育大会,每次我们基金会也会向大家介绍我们所开展的工作,包括今天早上我们的卢迈副理事长又再次向大家汇报我们做的工作。
我们其实蛮多的,因为我们相信对儿童的教育投资,越早它的回报率越高,越是贫困弱势的群体对它的投入,同样的一块钱产生的回报也是越高。所以我们在中国的贫困地区开展了很多社会实验和政策的倡导。每个年龄段都有项目,无论是0到3岁的养育,还是3到6岁的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的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成绩,还是到15岁18岁的中等职业教育。因为我们倡导的是全程关怀和全程干预。
我们是通过发现问题,设计一个具体的干预手段,然后我们选择一个地方做试点,对这个试点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这个效果证明是有效的,我们会写成政策建议,通过相关的渠道反映到政府那里。希望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是地方政府能够采纳我们的建议,这样的话,可以说如果一个试点转化成政策,那么不仅是在我们项目试点中的那些儿童会因此得益,所有的目标人群都会因此得益,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一些特点。
当然比较成功的,像十几年前我们做的学生营养午餐的项目,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后转化成国家的政策,今天我们卢迈副理事长也介绍了我们做的学前教育,一村一研项目,成为很多地方推广贫困学前教育的做法,千千万万的儿童因此受益。
主持人:
方老师这种由点及面的方法,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我们的项目推向全国更多的地区。谢谢方老师。
下面我们讨论的是关于教育和需求供给的问题,尤其是供给侧的压力和挑战,不单单发生在公立教育领域,在民办教育市场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情况。所以我下面可能想请问一下新东方教育集团的施老师,从民办教育角度看,如何看供给侧(包括老师的挑战)或者从新东方的角度有没有一些新的做法和实践,可以跟我们所有的伙伴分享的呢?
施柯:
我想是供给侧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教育培训行业: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就新东方而言我们一直秉持公立教育补充的概念。所以说发挥我们自己的一些优势,解决一些资源的不均匀性,和它的一些发展上的短板,帮助我们的家庭和孩子们实现他们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目标。所以说教培行业本质就是稀缺性资源的解决方案。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我们认为主要是优质教师资源的稀缺,新东方最近提出“新东方 老师好!”这个品牌升级口号,就是因为我们还是想认定优质的教师资源,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稀缺的资源。
我们略有不同的就是我们还是相对的从人本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资源,不完全是一种相对的工业化或者是信息化的这种逻辑。因为我们还是要强调人本的这种创造力的支撑。
三是互联网和技术。互联网可以拓展我们效率的边界,我们也在积极地拥抱。技术首先可以解决我们当下的时空问题;其次可以解决现在很多教培行业面临的主要面向学校学科的问题,而把这种长尾的可能性发挥出来,尤其是和素质、人文,包括今天很多老师提到的未来的家庭教育、全人教育相结合,这些能够通过更好的教育技术得以实现。
主持人:
在刚才的发言当中,施老师强调了人本人文,强调了科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单单回答了教育的供给问题,更多层面上告诉我们,怎么去理解教育的整个生态系统中,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或可以提高的空间。
我们今天整个的会议包括今天上午很多的演讲都谈到了技术、变革、改革,教育本质的目的,是怎么样培养更好的人。下面有请刘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从您的观点看,培育或者是培养这么多的学生或者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这个培养和培训的过程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刘川生:
我想教育这个话题,应该是亿万人民关心的。不管是过去的教育、现在的教育还是未来的教育,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教育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核心是从来没有变过的,从过去到今天,教育不仅是传送知识的一个场所,教育更是在培养人才的品德,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学校。
那么立德树人,我觉得过去大家可能报纸上看得很多,实质上我觉得说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你学多少知识能够解决你面对未来呢,不可能,你学会了,你可能出去就过时了,但是有一条,如果这个人的品德、人品树立好了,他的基本素质树立好了,他的人格培养好了,那么这个素质我觉得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所以我觉得教育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就是教育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今天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适应如今的社会,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比如说他的坚毅、兴趣、批判性思维、与人交往的能力、国际化视野,很多东西是软的你看不见,我们用技术解决的,未来很多的东西都是可以用技术解决的,比如说很多老师的工作,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但是唯独这个人的人品他的品格的塑造,技术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我想说,我们通常有一个观点是能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能力重要,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个素质,我觉得面对未来不可探知的世界,我特别想说的是国外有特别的研究,一个人能成功取决于这个人的坚毅、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困难一往无前敢于克服的精神。
1000多年前,北宋大儒张载,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培养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我觉得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发展,所有未来的事情都可以解决,谢谢!
主持人:
在进会场前也特别提到这个观点,品格比素质重要,素质比能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
我们嘉宾中有非常重要的伙伴来自于中国互联网行业——腾讯,作为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前几名的领军者,在投资和技术创新方面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很多的改变,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
所以下面我想请您从技术投资的角度看,从互联网创新的这个角度来看,在您心目中对于技术投资创新、对于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长期看会是怎样的?谢谢余老师。
余海洋:
前面白老师展示了很多教育技术行业的应用。从我们角度来讲主要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坚持以用户为本,有很多用户在教育方面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新公司的崛起,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更好满足这部分需求;
第二,我们希望借助技术和科技本身的力量,能够帮助教育行业解决所面临的痛点和问题。
举几个我身边实际的例子:
例子一:我一位年轻同事,大学毕业不久加入到腾讯投资,因为投资还是涉及到很多海内外的交流,对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她也一直想提高英语能力。但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在各个城市奔波,所以她没办法到线下机构参加培训,后来她通过互联网,用我们投的一家公司叫“薄荷英语”,首先对个人的英语能力进行分级,然后针对性推荐学习材料,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习者相互鼓励、加油和交流,这样就满足了她英语学习的需求。
例子二:我的另外一位同事,她孩子现在读小学,家长需要看小朋友的作业做得怎么样。对于她来说,每道题虽然都很简单,但是题量很大,每天要花几十分钟的时间检查,对她来讲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但是现在借助新的科技产品,通过拍照的方式一拍小朋友做的作业,机器就能够识别题目和答案,帮助她更快速校对作业的对错,针对性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效率。
例子三:我来自四线城市,我学英语的时候是从初中开始,当时成绩还不错,但我发现还是需要有老师来教我,没有办法自学。但问题是,比如说老师教一个单词quiet,我不知道应用在什么场景,很多场景也联系不起来。
现在我的孩子3岁多,用的是腾讯的一个APP叫ABC mouse,我发现他自己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地在上面学习英语,作为家长我不用去介入太深,小朋友自己就能跟随交互场景,开始自学,他由此掌握了很多单词和使用场景。比如在他的游戏场景里会出现一个小人,把手指放在嘴边,比出“嘘”的这个意思,这样一张图片就可以跟quiet这个单词联系在一起。所以,当科技进步,交互方式改变后,能够帮助更多人自学和更好地学习。如果这样的软件和能力推广到更大范围的话,相信在之前的例子里凉山的小朋友就可以自己借助科技方式去学习。
主持人:
您刚才谈到的几个产品,也建议大家有空的时候,去尝试一下,特别是您谈到的ABC mouse的产品。我们很多时候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正如好未来白云峰老师在会上讲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技术发挥的作用在短期可能被忽视,但是长期会起到特别特别大的作用。
我们刚才谈了蛮多跟中国教育有关的话题,那么接下来再回到我们非常重要的朋友Michael这边,听一下您的这个建议,就是一些现代的技术能够更好地在美国推动它的教育发展,那么我们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学到什么,包括一些好的经验和教育以及教训。
Michael Moe:
对于美国来讲,有一些趋势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中一个叫做全球硅谷的概念。我所居住的地方非常靠近斯坦福大学,是很多的技术公司、创新的公司都想落地的地方,因为他可以推动自己的一些想法实现。后来你发现创新和创业是让硅谷如此成功的两大主要动力,在全球都有知名度。所以我们全球硅谷像波士顿、芝加哥、孟买、上海、迪拜,全部都是在集中地进行有关联的联系。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就是在教育技术的投资,大概是在10年前,大概是7亿美元,我们认为这是一笔很庞大的资金,去年变成70亿了,不到10年的时间增长了10倍,我们发现它有这样一种增加的投资,不仅是在硅谷,全世界都有教育投资增加的现象,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的复制非常快,而且是一种指数级的增长,所以你可以看到这种大规模的建设,我们有4600万的学生,在过去的6年当中所实现的。
他的这种成长是非常快的,还有一些基于硅谷的非常好的一些技术公司,我想讲其中的一个原因,我自己在中国,过去3年来了18次,基本上每隔2个月都要来一次,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市场(从教育技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很多在中国形成的创新想法,我们也希望能够了解这些想法。
还有一个就是一些想法的本地化,还包括一些创新创业的快速技术(变成全球的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层面的方案,这种趋势从中国向全球的解决方案是越来越快了。
对大家来讲,比较好的信息,大家都是教育抱有热情的人,教育是能改变人的一生的。我们知道教育技术真正地实现了这样一种承诺,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我们,我认为这些消息是特别鼓舞人心的。
主持人:
我还记得三年前我们第一次在圣地亚哥见面,第一次让真正地看到了国际上的重要变化。再次感谢你将这样好的理念带到中国来,希望能够听到您更多的分享,相关两个国家在教育方面会有更深刻的探讨。
下一个问题要提给我们本次大会特别重要的伙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在过去已经启动了关于整个未来教育和教学的全球范围内大的研究,我们也非常期望我们的嘉宾苗老师可以从全球的角度,给我们做更多的分享。从教科文组织的学习和研究角度来看,在人工智能和技术创新,在未来的学习教育过程当中,到底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我们有很多人讨论说AI会取代老师,AI会辅助老师等等,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来看,到底人工智能技术和教育之间,有哪些结合和哪些新的发展呢?
苗逢春:
大家都知道没有目标的话我们就没有开始,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对于人工智能的一些目标,以及对于数字化的一些目标。尤其是在我们教育当中所扮演的一些决策。对于我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实现到第四项,就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涉及到我们未来的学习,涉及到2050的计划。所以说2015年中期的一些目标,在这里有一些目标是在我们的联合国2030发展目标之内,而且同时我们也需要能够来塑造人类更好的一些,对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技能,而且同时涉及到我们的一些学习目标等等的情况,涉及到我们更多的一些方式。
同时,对于人工智能而言,我们会涉及到人工智能怎么样可以帮助我们来改变这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不同的情况,我们会涉及到不同的内容。同时我们也会涉及到一些结果,我们的科技怎么能够帮助我们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说从北京到贵州,以及从贵州到美国,怎么样能够来涉及到我们的一些相等的教育的机会。
我们也涉及到很多的方式,比如说会有涉及到人工智能的内容,还会涉及到其他的一些方式,而且涉及到不同的科技领域(算法、大数据、云计算……),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能够涉及到我们现在的需求, 我们需要涉及到不同的使用方式,我们怎么使用,而且我们的使用目标是什么,同时我们必须要能够思考到,人工智能在不远的未来将来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甚至在未来更远的时间段内。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忘记对人工智能后续的发展,所以基于此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心三点:
第一点,我们必须要把我们的一些不同的方式放到第一点。这也意味着我们怎么能够来解决我们的一些问题,像我们的AI教育,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伦上限的准备的话,我们并不能够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点,我们并不能仅仅关注人工智能本身,我们怎么能够让人们和人工智能(比如说机器人)来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我们知道怎么样能够发挥出AI的价值。
第三点,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些框架,我们希望通过一些人工智能来进行更好的发展,我们使用大数据。
我们在全球的范围之内,我们怎么样使用这些案例。比如说使用到AI的一些工具。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这样的一些核心的科技等等的情况,而且在中部的一些区域,我们会涉及到很多不同的科技,像我们的一些机器人的学习,而且我们会涉及到知识图谱的学习。
所以基于此,我们给大家收集了很多的案例。而且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是,我们认为在教学当中使用的人工智能,有很多的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我们怎么样来使用人工智能来解决这些障碍,尤其是对儿童有障碍性的一些群体。在这里我们有超过2亿多的学生,在全球范围之内,我们认为我们几乎有1亿的人口有一些先天性的障碍,比如说他们不能够来学习,是否AI能够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且我们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比如说一些聋哑人、盲人的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帮助他们听到声音,阅读课本。这里面涉及到了300多种语言。我们在这里如何利用更好的数据,像EMS以及更好的一些建议,我们在这里会涉及到印度和英国最好的一些方式,但是基本上而言,我们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像微信、脸书和Twitter),采用社会力量来帮助我们的发展。
同时在使用案例当中,我们会进行一些学习的方式改变和变革,比如说在这里我们有很多的应用,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什么样的算法,而且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在这里面给大家做出一些非常好的案例,不仅是涉及到个人的一些学习,而且我们还会有一些高质量的学习。来自于印度等等其他国家的案例,我们可以介绍这样的一些经验,对于国际的合作非常有帮助。问题是我们的算法是否能够精确地诊断我们个人的学习问题,提供一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帮助每个个体来确保我们学习的过程,能够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这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方式。
第四点,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在每个不同的领域,像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来使用。在语言的过程当中AI是经常使用的,AI在数学当中的应用,像涉及到艺术还有音乐等等,我们都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工具以及更多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帮助我们的一些孩子们来学习音乐、绘画。
而且,在这里我们有很多的AI的应用,比如说像写作甚至是阅读的教授过程,所以问题是我们的AI如何能够促进人类的主题相关知识的方式的深入度。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是二十一世纪一些技巧的发展,给大家举一些应用的案例,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以及更多的AI的工具。所以说问题是AI如何能够促进人类的创造性,在艺术领域,并且来解决我们实际的一些问题。
第五点,AI如何能够使用到我们的教师的准备过程当中。比如说像新东方和好未来,如何促进教师辅助工具的建造,比如说会有一些学习的过程,而且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我们会有更多的科技能够对我们的教师进行更好的培训,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演讲者。
这是来自于好未来的AI辅助工具。我们知道好未来那么正在使用这些工具更好地管理外交的工作。所以我们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言,我们会涉及到人类的个人价值。同时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的道德以及价值观而言,我们知道它们不会替代人类、替代教师。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更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是为了实现个人的发展,能够给自己更好的帮助。希望通过区块链和AI的这些方式,给大家举出一些案例。这里面有一些新加坡的案例。同时我们的一些长期的学习、终身学习,怎么样能够来涉及到我们的一生的发展当中。
这里有一个问题,AI如何能够解决人类的偏见,同时在长期的终身学习当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在这里是我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关注到的事情,这里面会涉及到我们的数据隐私的情况。而且我们知道在这里面是涉及到更多的一点,而且我们怎么样能够来进行更好的教育等等的问题。
另外,涉及到AI的人工智能照相机,我们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一些发展,我们在其他的一些国家也会发展,怎么样能够进行实时的处理。第二点就是我们会进行我们的深度试错的功能,这对孩子的社会价值观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涉及到深度不确定性,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深度的讨论。
第三,我们在容易遭受伤害的群体当中提供帮助(尤其是女性群体),我们认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给大家举更多的数据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数据的困境,我们有很多的数据,如何实现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下面用一分钟给大家讲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完成的一些工作:
工作一:政策性的信息。
工作二:人工智能技能发展。
工作三:青年创新。
工作四:平等化以及安全化的使用。
基于此案例,我们在这里涉及到人类控制和关注到的一些发展,尤其是会涉及到每一个不同的人类,而且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大家可以来使用我们的网站,来寻求更好的一些信息。
今年我们有更多的发展,我们的主题就是怎么样能够使用AI来进行更好的学习,同时我们知道好未来他们也在进行运营,我们期待中国有更多的发展。我在这里也有很多年作为总经理的经验,这里面我们涉及到国际的一些会议,在北京饭店5月16号、17号AI人工智能大会,同时我们将会发布北京共识,同时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更好的发展。我们通过这些方式会知道有更好的方法。这里面我们发布了一些文件,大家可以在网站上进行下载。
同时涉及到AI创新的平台,包含了其他不同的领域,一些开放算法、开源型的社区,每个人都能够发展,可以进行更好的一些转换。
我们在这里有AI应用的指南,我们期待在今年年底、明年的时候出版一些新的指南,里面有一些AI技能的帮助。当然我们也跟一些不同的公司以及利益相关方进行合作,帮助学校来进行更好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出更好的评估性的工具,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于数据的掌控。我们横快就会不断地开发自己的评估工具。
最后,如果你问我AI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它就是我们如何设计人机的发展、定义,我们把它叫做是一个阶段的人工的技艺,它是人类的竞争能力,包括去开发这种算法,还包括打败了人类的棋手。AI是可以弥补人类的技艺,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参与进来。
最后,我们如何真正地能够有人类的智能机器的智能更好地融合,比如说像新东方和好未来,如果我们的系统能够告诉这些老师,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在未来它是能够得到这种信息的,不然的话就不能把它叫做人工智能的这样的一种融合。在未来我觉得这个机器是能够去更好地进行融合,是一种智能的发展,我们也会想它未来的话题,从它的主题到知识、跨学科的知识还有一些技能。
在这个话题之外,我们还要增加未来的一些发展,到底AI如何进一步推动人类的智能发展。
明年我们在法国巴黎将举办第九届移动学习周(2020年),我们已经做了七届了,下一届是第八届,欢迎大家来参加并且发言,可以关注我们的活动。希望能够在巴黎见到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苗老师的介绍,让我们每一分钟都学到很多的东西,GES的目标就是把全世界最好的实践都带到我们国家来,我们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中间谈到一些项目,包括阿联酋的项目我们前段时间有谈到过,我们也非常期待以后能够在您的帮助下,有更多把全球最佳实践和全球看到的发展和问题与大家分享的机会。
教育是全人类都会面临的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利益。所以最后一个问题的话,我可能想请大家简单的总结一下,我们到底怎么做,教育才能够更好的、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从刘老师这边开始。
刘川生:
教育这个问题,非常大,我觉得就是尊重教育规律,重视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当前更加要重视培养人的同情心与人际打交道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未来。
方晋:
我有三点建议。
建议1、要加大对教育公平的投入,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建议2、特别同意刘会长说的我们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和品格塑造,我们过去中国人老讲知识决定命运,西方有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反映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未来除了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之外,品格塑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建议3、未来的教育一定要全球化、国际化的视野。未来希望我们的教育要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国与国之间的互信,要能够相信我们通过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
苗逢春:
中国有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中国的教育最缺的两个方面,也是联合国教科文在SDG4当中强调的两个新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的目标。一个是intercultural and unstanding,第二个是global citizenship and education,全球公民意识的培养,我就提这两条。
中国未来能够在这两方面加强课程的设计和实践。也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的问题,现在全球的冲突越来越多,跨文化理解的教育,和全球公民意识的教育,不但对中国非常重要,对世界每个国家都非常的重要。
Michael Moe:
教育真的是一个很基础的事情,让大家有相同的机会能够参与到未来的竞争当中,但是我认为竞争也可以根据你在学校当中学的内容所定义,也就是你收集到的知识和技能,各种各样的形式塑造你的能力。
关于技术,可以去帮助你获得更好的教育,更低的成本,我相信在现在的这样的一种社会发展之下,我们可以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进教育的质量,通过AI的力量,当然还有一些是通过技术的这种思维,能够增加我们的学习体验。
施柯:
以终为始,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们的这些核心素养,来做好我们的教育。
余海洋:
第一点,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发展,持续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入。
第二点,加大对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关注,包括学校、老师和民办教育机构等等。
第三点,加强对教育意识和重要性的传播与引导,让更多人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第四点,希望教育从业者和科技从业者能够增加双方的合作与交流,让科技对教育产生更多助力和作用。
主持人:
非常感谢各位伙伴,在刚才整个的讨论中,让我们记住了很多的关键词,包括投入、素质、品格、能力、科学和技术、互动和交流。GES办到现在,我们也是希望在可见的未来中,与各位伙伴共同继续努力,把GES变成大家交流方法、交流观点、交流实践的平台,我们存在的目的不是竞争,不是恃强,我们存在的目的是希望开放、包容、平等,更多地交流,谢谢大家。